目前分類:二戰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9448月,在東京的日本軍部陸軍省被美國國務院有關日本虐待盟軍戰俘的聲明激怒,決定執行「殺光政策」,將所有戰俘處死以毀滅證據。因此有了後來的「卡巴那圖營救」,那是一場美國陸軍游騎兵與菲律賓游騎隊的一次經典軍事行動上的大成功。

被關在卡巴那圖裡的盟軍戰俘,是1942年巴丹死亡行軍下的倖存者,在經過三年的戰俘生涯後,大部份虛弱且多病,對於是否能夠被營救的心理應是不及等待戰爭的結束吧!所以當營救部隊呼喊戰俘出來撤離時,他們疑惑這是日軍要滅殺他們的伎倆而不敢行動。

『卡巴那圖營救』與一般戰爭場面不同,它的重點在於營救而不是前進,120名的突擊隊要面對1萬多名的日軍,而且要順利撤離五百多名虛弱的戰俘,因此這場戰役也如同『自殺行動』。

然而戰術上的成功,給了這些戰俘一個重生,給了盟軍士兵一個榮耀,也同樣給了我們一個看到人性光輝的機會,麥克阿瑟將軍稱讚這次行動是「非凡的壯舉和對所有相關方面的異乎尋常的回報」,非凡的是所有不放棄救援的人員,回報的是所有對堅持的肯定與人性價值的省思。

 

key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9年9月1日,波德戰爭爆發,9月17日德國與蘇聯一起合謀瓜分了波蘭。
德國佔領了波蘭後,在首都華沙成立『猶太特區』,猶太人被限制在這個區域裡,出入都受到管制,無人身自由可言,並受到納粹軍官的百般羞辱。弔詭的是在猶太特區裡,他們自成猶太理事會、猶太警察隊、社會救助站、勞工委員會、衛生所等等,一如政府機構,而這些機構是配合德國的指揮(某些時候是配合德國殘殺猶太人)。另一方面,有一小群猶太人展開報復行動,卻招到整個社區幾近毀滅的轟炸與殘殺。
從波德戰爭爆發,到二戰結束六年間,約三百萬波蘭裔猶太人死去,超過波蘭猶太人的90%,二戰後面對殘破的家園,大部份的猶太人選擇離開波蘭,目前在波蘭的猶太人僅剩五千多人,與戰前三百多萬猶太人口相比,已是一大懸殊。
被統治期間,猶太人在服從與反抗中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路,而這些都只是為了生存。正如電影【戰地琴人】中鋼琴家史匹曼面對猶太社區外的那堵圍牆時說的『我不確定我在哪一邊?』我想,不管是在哪一邊,都是對戰爭的茫然與對上帝的無解吧!

key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9年德軍佔領波蘭,也開啟了二戰的開端。
在此期間,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也是納粹屠殺的對象之一。
二戰時被抓進集中營的猶太人,在還沒送進焚化爐前,部分還相信著以工作換取自由的大標題,一直工作到骨瘦如柴,耗盡最後一份氣力,也還在期待自由的那一刻,而這期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精神緊蹦,隨時有被毒打與抓去槍斃的準備。
奧斯威辛集中營先後監禁過數百萬人士,被攻破時僅倖存7000多人,其中有130名兒童。
德國士兵每天焚燒約6000具屍體,用活人做醫學實驗。

key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